本网讯(通讯员 周觅)5月16日下午,我校学报建设发展座谈会在厚德楼707会议室召开,校长、学报编委会主任陈向军出席了会议,座谈会还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汪信砚教授参加会议。
汪信砚介绍了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近年来良好发展状况,从四个方面分享了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质量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办刊经验:一是学校领导重视是学报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才能让学报获得较快发展的动力;二是要明确发展目标,究竟是只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还是为了冲刺C刊或北大核心,还是追求转载,虽然不同目标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不同目标之间还是有一定冲突,比如说服务校内教学科研与争创C刊之间,创特色和高关注度、高引用之间就存在矛盾。只有明确了发展目标,才能根据目标,确立相配套的办刊理念,制定可行的对策措施,强化“前沿”“原创”“热点”“综合”八字方针长期坚持传承下去,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三是要尽全力解决好优质稿源问题,优质稿源是办好学报的基础。名家约稿和选题策划约稿是主要来源。四是要强化编、审、校、读等流程的严格管理,严把政治关,降低差错率。此外他还针对我校学报约稿难现状,提出了创办黄冈名家栏目、跟踪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具体建议,以提高约稿成功率。
参会的代表就学报的建设和发展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建议。
校长陈向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报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名片,对树立学校形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并把我校学报建设好。从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的创立和形成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一个“道”和“术”的关系,“道”是学报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术”是学报发展的方法路径,我们要认真借鉴武汉大学的成功经验,将“道”和“术”有机统一起来,定好位,明确目标,采取措施,将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学报的建设发展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此外,学报的建设发展还要高度重视三支队伍建设:一是专业化的编辑队伍,编辑做到“三会”,即会组稿、会约稿、会审稿。二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要充分挖掘专家学者为学报提供稿件。三是高素质的读者队伍,要热爱和关心学报。目前,学校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报有新的要求,我们要做好特色栏目,实现学报全面提升,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代表,学报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座谈会。
审核人:夏启中
(图文:周觅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