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3日,《人民日报》以《黄冈师范学院:立足师范教育 开展特色办学》为题,介绍我校传承百余年办学历史,形成了以转型发展为引领、以教师教育为依托、以地方文化与产业发展为载体的“立足教师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转型发展、做大别山革命老区文章”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黄冈品质的黄冈师范学院。
原文如下:
黄冈师范学院:立足师范教育 开展特色办学
黄冈师范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变迁;1999年3月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由三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1636.15亩。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9364人。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依法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学校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和国际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传承百余年办学历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扎根黄冈,深耕大别山革命老区,在服务地方中生成优势,打造特色,彰显价值;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以转型发展为引领、以教师教育为依托、以地方文化与产业发展为载体的“立足教师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转型发展、做大别山革命老区文章”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黄冈品质的黄冈师范学院。
“立足教师教育”是秉承学校百年的教师教育历史,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巩固提升教师教育专业、不断优化经济管理类及艺术类专业、适度发展与区域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及其他相关应用型专业,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教学。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将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贯穿于学校“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之中。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潜心向学、孜孜以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坚持转型发展”,找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本内涵是以培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做大别山革命老区文章”是对学校重视实践教育,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四个大别山”建设的形象比喻。多年来,学校立足黄冈,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