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0713-8833189
传真:0713-8621618
应急值班室:0713-8621616
传真:0713-8621601
Email:office@hgnu.edu.cn
讲话精神
我校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发布时间:2018-03-09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浏览量: 167

 

  编者语:连日来,我校广大干部师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关注“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话题,特别是教育、就业等话题,形成关注“两会”、关注民生、关注教育的舆论氛围。

  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何中林:五来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创新创业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了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支撑“双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对国家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作为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以新姿态、新作为迎接新机遇、新挑战,加强政治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求实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黄师学生深刻感知教师的温度与力度,在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培养时代新人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刘世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这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我国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又一次难得机遇。作为党员干部和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好“两会”精神,更新教育理念,倾力质量提升,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尽快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喻国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理应受到重视。今年的全国“两会”,产生了更多更好的和教育相关的提案和议案,提升教师的教育热情,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机电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布局优化、教学改革、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好发展定位与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创建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以更坚定的信念、更从容的心态,为实现黄师梦谱写新篇章。

  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欧阳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发展有质量的教育。在我校刚刚闭幕的党委二届九次全会上,学校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实现“黄师梦”的“三步走”奋斗目标,吹响了写好黄师“奋进之笔”的时代号角。作为一名黄师人,我们一定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切实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工作,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数理学院副院长廖小勇: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欣喜看到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关于教育领域过去五年取得的教育公平等成就,以及要增加高校科研经费、改善高校科研机构管理等举措。逢我校党委二届九次全会召开,我们要借此东风,乘势而上,紧盯学校“申硕”“更名大学”新目标,进一步发挥科研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力求在科研项目申报、成果产出与转化上有更多更大新增量进位,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交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周友:通过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更是鼓舞人心,令国人对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充满期待。“两会”精神重在实践,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外国语学院教师陈曼: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矛盾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是一个“干货满满”的好报告。“教育”是被两会广为关注的一大热词,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彰显出党和政府办好教育的决心,概括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本职,潜心教学,追求卓越,为学生的青春梦想奠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智慧。

  数理学院教授王小兰:《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对新的一年作出了全面部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扎实务实的作风。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我将继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牢牢把握学生发展需求,不断夯实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素养,做好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申硕、更名添砖加瓦,为实现学校的质量提升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出一份力!

  数理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书记马晟: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体现,不仅有成绩、有蓝图,还有措施,特别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让人备受鼓舞,让人热血沸腾。作为一名黄师人,我们必须铭记黄师梦,必须勇于担当,必须立宏图、创伟业,必须明纪律、谋规划、列举措。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向“申硕”和“更名大学”的这两条实现黄师梦的必经之路奋进。

    计算机学院教师张鹏程:《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教育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让广大教师看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教师要立德树人,既“专”又“博”,把讲内涵、讲质量放首位,落实到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上。改革乃是发展的强大动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教育改革所创造的奇迹也一定会像中国经济的成长那样令世人瞩目。我们一线工作者要以实际行动把“两会”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中,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王书珍:全国“两会”的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承载着全民期待的举国盛事。从“教育公平”到“大学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要重归大学根本职能”、“重塑大学学术生态”等,无不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一代的关爱、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迎着“两会”的春风,积极作为,砥砺前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体育学院教授余利斌:《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勾勒了各级学校未来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就高等教育的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愿景。这不仅体现了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内涵,而且进一步践行了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教育理念,可谓振奋人心、催人奋发。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余贵:今年的全国“两会”让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国家对人民的关心以及政府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深刻认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中说,要办好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这六件事,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我感到十分振奋。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方志雄:全国“两会”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我作为一名地方高校教师,对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充满了新期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鼓起了满满的信心。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向学生宣传“两会”精神,立足岗位,联系实际,为我校的“申硕”建设和“更名大学梦”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交通学院教师余毕超: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个春天的“两会”也是十九大之后首次全国“两会”。要选举政坛“新阵容”、推进机构“新改革”、设定发展“新目标”、完成宪法“新修订”、组建反腐“新机构”等,总之,新时代新起点,中国的发展进入新征程。            

  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1401班学生李大容: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认真学习了“两会”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中国教育也由大走向强。李克强总理的报告鼓舞人心。贯彻“两会”精神重在实践,我校的建设发展一直力图让学生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愈加重视。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也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改革发展,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