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0713-8833189

    传真:0713-8621618

 应急值班室:0713-8621616

    传真:0713-8621601

 Email:office@hgnu.edu.cn

《中国教育报》: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山冈”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发布者: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12-09浏览次数:35


12月9日,《中国教育报》12版教育展台,以《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山冈”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地》为题,从“红是底色映亮使命初心”“红是本色专注思政教育”“红是亮色提振课堂成效”等3个方面报道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红”为底色、以“红”为本色、以“红”为亮色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不仅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众多“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范人才,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红色山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成功范例。

原文如下:


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山冈”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做好红色资源研究阐发、用好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系力量。

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红”为底色、以“红”为本色、以“红”为亮色的红色资源育人实践,不仅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众多“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范人才,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红色山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成功范例。

红是底色映亮使命初心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的鲜明底色,也是办好中国大学的强大底蕴。黄师设立马院的初心,就是要将这底蕴充分挖掘出来,让底色更加鲜亮。”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领导开宗明义地说。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绵延的山冈上,处处埋忠骨,岭岭有丰碑,红色基因沁入山冈,更烙进了学院的血脉之中,成为学院的底色,滋养学科建设。

作为学校首批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行政改革”“习近平民生思想与社会政策”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既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契合,又充分彰显学术研究的前沿性。

2011年,学科被确定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下设“湖北省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黄冈市党内法规中心”两大研究平台,及“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基地”教学平台;2015年被列入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方向之一。

其中,“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应用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党建理论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4个研究方向。

中心以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以文化的生成、衍扩为主轴,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政治、历史等多重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重点探讨了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中的主要地和突出作用。

近年来,学科成员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门社科规划项目、省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19项,获省市级政府部门奖1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专(编)著19部,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引进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彰显出学院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诸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学院多次荣获先进单位称号,并先后举办全国大别山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年会、湖北省哲学研究会年会等学术会议;设有“博士教授论坛”,每年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丰富学术活动,40余人次受邀讲学或作报告,多人次赴境外参加学术会议并作论文交流,影响力逐年扩大。

红是本色专注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全院之力建设的仅有的专业,主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任务。

作为学校优势传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成立的政史科。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从政法学院独立出来,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领导直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然是培养‘红色人才’的‘红色专业’。”

在“以红为本”理念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明道明德 真知真行”院训精神,全力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情怀、法治意识和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有较强的学习、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思政教育人才。

学院一方面着眼人才的“应用性”,高度重视学生的表达、写作、思辨、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宽口径、厚基础、广知识、重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了“课内学习+网络学习+实务培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四平台”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坚持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观看录像、辩论比赛、参观考察、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相结合的“一主五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之旅”“重温历史”等一系列校内外精品学生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学院高度重视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并能应时代所需,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能够基本实现“专技融合、学用并举”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范专业人才。其中,部分学生能够成为“厚基础、强技术、优技能”的“研教双优”型卓越中学政治教师。

近3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年均考取研究生、公务员的比例近50%,学生毕业达到全部就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全国、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高级别奖项,获奖面超过80%

红是亮色提振课堂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承担黄冈师范学院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持续对思政课进行一系列探索创新,有力提振了课堂成效。

学院积极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种子;并积极改革教学形式,将散点聚合,改灌输为互动,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效应,春风化雨般地滋养人、培育人,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灵深处落地开花、生根发芽。

2018年,学院与湖北省委宣传部门、高等学校工作机构、教育部门合作共建了“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全面改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条件,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彰显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特色,着力增强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学院坚持以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高度遵循湖北省委宣传部门提出的“教学立院、理论兴院、咨政强院、开放办院”要求,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主攻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基地硬件建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理论阐释平台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红安干部学院的合作,利用学校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基地真正成为了学校具有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创新教学示范基地。

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开放性、创新性、多功能”的建设原则,以学校“红色薪传”党建品牌为引领,以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理念,以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努力创建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网络资源库建设为支撑,强化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示范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塑造,外引名师,内育团队,并通过持续抓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出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建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7门校级精品课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省思政课“示范课堂”9项。

现如今,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正稳步进行,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大别山红色文化,继续开展主题征文、体验式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思政课示范课堂建设,创新性地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红色微视频征集活动。启动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网络资源教学和慕课教学为重点,在翻转课堂建设上取得突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