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0713-8833189

    传真:0713-8621618

 应急值班室:0713-8621616

    传真:0713-8621601

 Email:office@hgnu.edu.cn

人民网报道我校坚持品牌引路 打造立德树人“活”课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17浏览次数:20

 

    本网讯  5月16日,人民网以《黄冈师范学院坚持品牌引路  打造立德树人“活”课堂》为题,从“树正气,打造‘红色薪传’育人品牌”“接地气,创新“红色薪传”育人课堂”“强底气,提升‘红色薪传’育人功能”三个层面报道我校创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红色”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活”课堂。

  原文如下:

黄冈师范学院坚持品牌引路 打造立德树人“活”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针。把握指南针,创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红色”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活”课堂,黄冈师范学院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树正气,打造“红色薪传”育人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黄冈是片红色的土地,是两任国家主席、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两百个将军的故乡,是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三支主力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地。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44万黄冈儿女赴汤蹈火、血染中原,一次次将红土地的赤诚浸透,一回回将大别山的风骨挺起,在血染的红土地上,耸立起不朽的丰碑。

  扎根黄冈革命老区,挖掘百年办学积淀。黄冈师范学院组织多年来致力于鄂东革命史和鄂东文化等研究的教授团队申报专门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省级学术机构。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为学校传承老区红色文化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校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红色薪传”育人品牌。“红色薪传”,即“黄冈红色基因、薪火代代相传”。“红色薪传”育人品牌的基本内涵包括:“十个一”载体、六大平台。“十个一”载体,即:一个红色资源展示馆、一个红色讲坛、一批红色实践教育基地、一个红薪网、一台红色剧目、一批红色视频、一批校园红色楷模、一批红色志愿服务团队、一个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一批红色教材。六大平台,即:思想领航平台、网络育人平台、能力展示平台、典型引路平台、实践服务平台、研究提升平台。

  “红色薪传”育人品牌在建设中完善,在完善中建设,为学校思政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它既是学校抓好党建工作的主轴线,也是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接地气,创新“红色薪传”育人课堂

  “红色薪传”育人品牌不是为建而建,实践育人才是根本。学校以“红色薪传”育人品牌为依托,将黄冈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探索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让思政课“接地气、活起来”。

  参观红馆。2015年7月,学校“黄冈红色资源展示馆”(以下简称“红馆”)落成。红馆内容涵盖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四方面军创立、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第二战场等重大历史事件,突出“红色黄冈”的主题元素,集中展现了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200多位将帅们的丰功伟绩。开馆至今,该校师生及校外参观者络绎不绝,从这些历史情境、实物、人物等展示中,师生们提高了对老区红色文化的感知深度,树立传承老区红色精神的文化自觉意识。

  观看红剧。如何生动演绎44万黄冈儿女为缔造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铸就的火种不熄、红旗不倒、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该校历时一年时间,创作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2015年5月首演。剧目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演出分序、红色火种、红土映日、战旗血红、漫山红遍、尾声,以《情系大别山》开幕,以《梦里常回大别山》结尾。《红色薪传》打开了黄冈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一部黄冈儿女可歌可泣的史诗展现眼前。大别山、红安、浠水民歌、黄麻起义等黄冈元素贯穿始终。从剧本到导演,从导演到表演,《红色薪传》全部由该校300余名师生承担。三年来,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红色薪传》的演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接力棒在传承中体现着大学生的担当。如今,参演这个节目,成了音乐学院新生的第一堂思政课。

  点击红网。该校官网开辟专栏,建立“红色薪传”主题网站,创设黄冈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课堂、红色歌谣、红色诗词、红色视频、红色景区、红色连载等栏目板块,成为重要的网络育人平台。

  参观红馆、观看红剧、点击红网,成为新生入学教育与新进教师师德教育的规定动作和鲜活的思政课教学内容。

  学校通过“十个一”载体,用师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思政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红馆、舞台、讲坛、街头巷尾、社区……;思政“活”课堂,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和师生血脉,使其转化为一种校园“内驱力”和文化“软实力”。

强底气,提升“红色薪传”育人功能

  “办得很好,应予鼓励。”2016年7月1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对黄冈师范学院“红色薪传”育人品牌作出重要批示。

  2018年4月14日,《光明日报》以《黄冈师范学院:打好师德养成的底色》为题,从“全程四主题:贯穿红色教育主旋律”、“全程五平台:构筑红色教育主阵地”及“全程五举措:抓住红色教育不放松”三个层面报道该校秉承“扎根基层,服务桑梓”的优良传统,用“红色”打好师德底色,为黄冈基础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敬业乐教、吃苦耐劳、基础扎实、能教善管的卓越教师,为黄冈基础教育品牌塑造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教育报》以《用好用活红色元素寻求思政课特色教改》《红薪何处传,大学应勇担》为题,分别报道了该校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育人做法。
它充分彰显出学校“红色薪传”育人功能初见成效。

  一座“红馆”,一段红色岁月的追忆,在历史体验中育人;一台“红剧”,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艺术展演中育人;一个“红薪”网,一份红色精神的养分,在网络传播中育人;一个红色讲坛,一场“激情燃烧的岁月”、“革命生涯”的红色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育人;一批红色志愿服务团队,一群勇于担当的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育人;一批红色教育读本,一部鲜活生动的红色教材,在夯实理想信念中育人……

  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指出:“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红色元素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育人功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它贯穿思政工作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师生喜闻乐见的‘活’课堂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如今,依托红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早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每年新生入学,组织一台“红剧”展演,接受一次红馆参观,撰写一篇观后感;每年五月,举办“红五月”歌咏大赛等……其中,《红色薪传》剧目精心打磨,常演常新,已建立定期赴湖北红安干部学院以及在省内高校交流演出机制,获得2016年度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并向全省、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冲刺。

  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在体验、演出、观摩中,身临其境感受红色传奇,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激发和传递了爱党爱国情怀。

  黄冈师范学院校长陈兴荣指出:“黄冈的红色文化感召着一代又一代黄冈人,《红色薪传》以红色艺术的形式对教书育人意义重大,是立德树人的‘活’课堂,是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王桑)

  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2018/0516/c192237-31587875.html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