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0713-8833189

    传真:0713-8621618

 应急值班室:0713-8621616

    传真:0713-8621601

 Email:office@hgnu.edu.cn

学习王晓东省长讲话精神体会谈(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26浏览次数:62

编者按:11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来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与师生代表交流学习心得,畅谈人生理想,在全校上下引起热烈反响。为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王晓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以此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党委宣传部特刊发我校部分中层干部学习王晓东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体会文章。本期刊发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鲍宏礼教授的体会文章。

以十九大报告为统领、以王晓东同志讲话精神为动力,推进“好”大学建设

鲍宏礼

  2017年11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来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上,王晓东同志结合十九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思想时表示:“大学最重要的不在于大,大学最重要的在于好,大学发展要转到高质量的发展轨道上来。”我个人认为,这是王晓东同志根据黄冈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务实的判断。那么,如何理解大学最重要的在于“好”呢?换言之,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呢?下面结合学校实际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看法。

  第一,好大学应该是具有明确发展目标的大学。一直以来,学校把科学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作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坚持从历史传承和现实期待出发,紧密结合高等教育事业、教师教育事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在学校《章程》和“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并日益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形成了“面向未来,学校坚持教师教育优势,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总体目标定位。

  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定位应该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化,通过明确细化、具体化的发展目标来引领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如何细化、具体化呢,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学习发展实践,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修改学校的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细化可以按照校长陈兴荣同志11月18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学习王晓东省长的讲话精神时所讲的,学校的总体目标可以划分为几个逐步实现新的阶段。我认为到“十四五”时期,学校应该明确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分“两步走”实现两大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在本科意识巩固的基础上完成申硕目标,学校要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第二步到2025年在研究生教育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要完成更名大学的目标,然后在这基础上继续发展,久久为功,学校必将成为名副其实是“好大学”。

  当然,确定这两大目标、实现这两大目标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那样“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第二,好大学应该是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善于抓住发展机遇的大学。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吹响了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号角,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是一个可以创造伟大工程、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

  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一样,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当然这种竞争是多方面的,既有人才上的竞争、又有实力上的竞争、还有生存空间上的竞争。2017年全国有52所高校更名或升格,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去“职业”更名或升格本科,如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海南科技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更名为广东工商学院、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南昌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成都技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这就是地方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表现,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双一流”建设、更名、升格是新时代摆在各高校面前的共同机遇,对于我们来说是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厦门大学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结合十九大报告的学习,对于“双一流” 建设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说:“新时代加强‘双一流’建设,要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既建设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又激发不同类型高校争创各种类型的一流。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统筹兼顾、多元发展。”他还认为:“‘双一流’建设应辐射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所有有实力、有特色的高校和学科,不论出身都应有机会跻身‘双一流’”。因此,一流大学既可以是具有卓越科研实力的研究型大学,也可以是特色鲜明的行业型院校;既可以是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也可以是“小而精”的学院;既可以是历史悠久老牌大学,也可以是勇于创新的后起之秀。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争创不同的一流。“双一流”建设需要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生态,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生态必须辅之以多样化的发展标准。一个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犹如一支乐队,既要有钢琴的演奏,也需要大、小提琴等的参与,如此才能奏出完美的乐曲。每一种类型的院校和学科都各有所长,都可能成为世界一流。

  我们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王晓东省长讲话的要求,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突出特色,认真落实高等教育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只要我们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设定差异化战略目标,激发地方政府、行业参与“双一流”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大学、政府与社会的动态联合,建设区域一流“好”大学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好大学应该是有着明确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是好大学建设的活水源头。前一段时间我们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提炼出了“立足教师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转型发展、做大别山革命老区文章”的办学特色。我个人认为这一办学特色是建立在黄冈师范学院多少年来“聚文化底蕴、树时代英才”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黄冈师范学院办学固有特质的表述。

  这一理念与办学特色是比较契合黄冈师范学院实际的。“立足教师教育”是秉承学校百年的教师教育历史。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教师教育的基础地位没有动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坚持转型发展”源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本内涵是以培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传承红色基因”是源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将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贯穿于学校“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之中。是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潜心向学、孜孜以求;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做大别山革命老区文章”是学校办学的落脚点,主要源于学校服务面向定位,是对学校重视实践教育,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四个大别山”建设的形象比喻。

  当然,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任何一所好大学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出现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都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都凝聚着几代人的治校理念。我们要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时代的精神实质与丰富内涵,在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问题上形成共识。一所好的大学必须有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且能够一以贯之,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个人认为,学校要做的就是开展广泛的讨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一以贯之。

  第四,好大学应该是具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孜孜向学的学术氛围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这里讲的“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三个坚决”意味深长,寓意深刻。一方面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在政治建设方面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政治建设仍然面临艰巨任务。就一所好大学而言,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不可能有好的干事创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孜孜向学的学术氛围。

  尽管这几年学校政治生态、学术氛围有一定的好转,但我认为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孜孜向学的学术氛围仍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个人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倾向,存在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倾向,仍然有个别人在搞两面派、在做两面人。因此,按照十九大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按照王晓东同志“好大学”要求,我们任重道远。

  第五,好大学应该是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的大学。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判断“好大学”的根本标准。黄冈师范学院在专科时期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中小学校长、数以千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了大批不同战线的优秀人才,可以说是当时的“优秀师专”。当然,“好大学”永远处于过程当中,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价值判断。黄冈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以后,我个人认为,学校发展没有完全跟上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在“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离“好大学”的标准,离人们的预期仍然有一些距离。

  “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以优秀的文化影响人、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建立一支有本领的管理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还具体提出了增强八个方面执政本领的要求,即要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在讲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时,总书记指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这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可否认,学校仍然存在着一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着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不足的问题。要办“好大学”就必须要作出改变。“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建设一支又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要不拘一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当年学校可以成为全国优秀师专,现在按照王晓东省长在学校宣讲十九大报告时的要求,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按照“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标准,把学校办成全国同类高校中的优秀高校是完全有可能的。